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苏派校长思想汇 > 思想教育

先忧后乐:延绵千年的教育梦

来源:发布时间:2018-06-07 15:06浏览量:字体:

  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兴起于宋,兴盛于元、明、清的义庄、义学,首办者为北宋名相范仲淹,而他所建的范氏义庄、义学原址即为今天的苏州市景范中学所在地。

  这段历史的揭开,源于一次偶然。2007年暑期,学校修缮大门外两侧照壁时,工人们在墙根下挖掘到两块碑刻(一块相对完整,另一块有残缺,实际为一块半)。时任校长顾苏云即刻请相关专家考证,最终确定半块残碑制于北宋元丰、元祐年间,正面文字记录的是范仲淹梦见族人生活艰难萌生捐祖宅创办范氏义庄的经过,背面为当时范氏义庄全景图;另一块完整的石碑则制于南宋,石碑正面记述了南宋时范氏后人购买吴县长洲一带土地作为义田供义庄使用一事,反面则记录了田地边界的起讫时间。 

  公元1049年,正在杭州知州任上的范仲淹因梦见族人“泣啼至前”诉说生活艰难情状,便萌生了捐献俸禄在灵芝坊祖宅创办义庄救济族人之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慈善机构——“范氏义庄”就这样诞生了。范氏义庄含义田、义宅、义学三部分。义田、义宅使族中贫困者“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义学则“立塾以教”,给予族中贫困者“教养咸备”的机会。 

  这两块记录了义庄最初来历、描摹当时义庄格局风貌又记述范氏后裔置地充实义庄供给的碑刻,完整再现了景范中学的前世。可以说,景范中学的前世是范仲淹梦中得来的,而这个教育梦延续至今已有近千年。 

  为使义庄得以持续,范仲淹还曾立碑训诫后代努力充实义田维持义庄生计。千百年来,范氏后辈不负祖训,使范氏义庄朝朝相延,代代相续直至解放。自1049年至1949年,范氏义庄整整办了900年。与此同时,范氏义学几经演变,由义学(1049年)而为文正书院(1346年,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新学开启),继而为私立崇范中学(1938年)、私立景范中学(1945年),建国后先后为苏州市五爱中学(1951年)、苏州市第八初级中学(1956年)、苏州市第二十二中学(1970年)。1989年10月,正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学校更名为“苏州市景范中学”,以表达景仰范仲淹之情。 

  千年义学文脉的滋养和熏陶,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也因此拥有了办学的浑厚底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给学校的办学者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以运用于今天的教育之中。学校校长唐曜常说,“劝学、育才”是先贤范仲淹劝谏皇帝的教育主张,“像范仲淹那样办学校”是当下景范人的教育追求。 

  多年来,学校借助原有的建筑、生态、景观,精心设计并合理加入学校历史文化因子,营造起了以“义庄文化、范公精神”为主旋律的景范文化场。一走进校园,目之所及、耳之听闻,甚至连呼吸都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它所散发出的精、气、神将会主导着景范人的思想,左右着景范人的行为,涵养着景范人的气质。 

  时光溯流而上,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碑文中记录的那位先忧后乐的办学先贤仿佛跃然眼前,千年的教育之梦将会一直延绵下去。(田明亮,系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副校长)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