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双减”在行动

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校:“本草童话”校园飘香

来源:姑苏晚报发布时间:2022-07-04 10:21浏览量:字体:

一座小学校园,70多种中草药植物,四季空气蕴清香。

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校,本身就是一座本草生态实验园。孩子们每到校园一处,都能看到、闻到、听到、摸到本草文化,在丰富立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发出本草的多维功能。通过环境、文化、课程一体化架构的创新设计,该校精心设计的“本草文化”课程让中医药传统文化沁入童心,更有效促进“双减”政策落地,成为具有“文正”特质的全面育人金字招牌,进一步打造具有“儿童气韵、文正气质、书院气象”的优质学校。

校园华丽变身本草实验园

创设中医药生态环境基地

走进文正小学,仿佛置身药草种植生态实验园区,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找到中草药的影子,弥散阵阵清香。聊起校园的这一“华丽变身”,校长陆春花深感自豪。

她介绍,2020年,学校在原有本草园基础上,扩建一片药草植物种植实验园区,整体面积达780平方米。其中,停车棚被妙手改建成玻璃温室,变身为216平方米的简易生态实验室;周边建设100平方米的食用玫瑰园,以及约464平方米的多功能植物园。栽培的常见药草植物供各个年级段分季节实践体验,将本草园建成学生劳动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及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基地。

“生态实验室专设农用工具展示区和实践体验区,还有无土育苗区等,方便学生劳动实践和科学实验等。”陆春花以农用工具展示区举例,主要传播探索环保、低碳的农耕理念,师生共同探究传统农业科技的一些未解之谜,增强传统农耕文化、农耕技术的坚守意识和创新精神。

“没想到我们学校有这么漂亮的本草园!我最喜欢在里面写生,不仅可以画花花草草的形态,还能闻到花香,看到蝴蝶。”除了二(6)班梁思佳同学说到的“本草园”,学校还精心设计“一馆一廊”,再加上本草文化实践体验、教学研究、学习传播等三大中心的建设,通过全方位构建物态环境,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可见本草印迹,将本草文化浸润校园。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用

拆解本草嫁接多学科课程

作为开展本草童化课程的基地之一,学校已在“红领巾168成长空间”建成了本草文化实践体验中心。上周,这里开展了一堂“本草物语”主题课程,“主角”是碧绿之内、氛香之中的艾草。

艾叶是一味温经止血的中药,艾叶水浸剂能帮助杀菌消炎。“研磨时,能闻到一股清香飘出来,我在中药店里闻过!”在老师张培指导下,同学们摘下艾草叶片嫩梢,放入研钵进行研磨,加入适量清水浸润,用滤纸将残渣分离出来,再将水浸剂分装并贴签。

“每一株药草,都有自己的暗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全方位立体课程,引导孩子开启解读和探寻之旅。”张培说,以艾草为例,就从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古今妙用五个维度,设计了16个科学实践主题。

同时找出重点分类构建主题,例如“本草物语·花篇”,主要研究以花入药的植物,整体教学设计6次课,包括1次启发性集体大课、4次分组研学课、1次展示性集体大课。“我很喜欢玫瑰课!尝到了我们学校本草园玫瑰花酿的酱,很甜,玫瑰花茶也好香!”五(4)班张秋奕同学说,自己通过课程,不仅认识了玫瑰的种类,还知道玫瑰花是药食同源的植物。

小榔头,笃笃笃……在本草工坊,一堂本草拓染社团课程正热闹进行。仲怡霄老师介绍,植物敲拓染是最自然的染布方式,可在不失原貌情况下,留住中草药本真的一刻。孩子们先在本草园中观察植物,随后摘下薄荷、紫苏,用一块布作“画纸”,一把槌作“画笔”,通过反复敲击,本草茎叶的清晰轮廓“跃然布上”。

在课程设计中,各科老师将本草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一一拆解、各尽其用。传统学科的壁垒也被打破,多学科实现交叉融合,从而建构出三类课程:一是学科基础型课程,主要指科学、综合实践、劳技、信息技术、美术、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等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涉及学科达11个;二是综合拓展型课程,基于本草文化成立了12个社团,开展丰富课程;三是主题探究型课程,侧重统整项目式跨学科研究或解决问题式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知、去体验。

市级立项渗透教学新方式

落实“双减”擦亮育人品牌

苏州是吴门医派发祥地。顺应政策引导,挖掘地方资源,“本草文化”童化课程已成为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

同时,聚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样态。在校长陆春花看来,“本草文化”童化课程通过跨学科学习行动,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是贯彻落实相关文件、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最好回应。

2020年,文正小学“弘扬本草文化,为幸福育根——‘本草园’生物科技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在苏州市立项。2021年,该课程基地在苏州市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视导活动中获评“优秀”。学校成立“本草文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陆春花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李豪媛为副组长,下设三个项目工作组,对项目进行全面部署和落实。

项目实施以来,本草文化已走入文正学生的家庭,融入孩子的生活。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式,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崇尚中医、尊重生命的观念得以增强。同时,学校中出现了一群本草文化传播小使者,使中医药文化浸润校园、濡染家庭。本草课程基地也塑造了一支热心传播本草文化的骨干师资队伍,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进步阶梯。

“双减”的目的是素质教育,教育的初衷是培育人才。“本草文化”课程,体现了中医本草自然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实现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体验多元匹配,强调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凸显“双减”背景下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方法。“希望通过‘本草文化’课程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打造具有‘儿童气韵、文正气质、书院气象’的优质学校,回归教育初心本意,培养出一批具备全面素养、崇文尚正的新时代学子。”陆春花说。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