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盲聋学校正举办一场跨学科作业展。孩子们指尖划过盲文公式时的会心微笑,手语解说文学故事时的开心表情,成为了特殊教育“做中学”的生动展示。
盲一班老师孙卓君:沙从一个瓶子倒过来,漏到另一个瓶子当中,会有声音,漏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沙粒坠落的声音是时间的刻度。”盲一班教师孙卓君指着学生制作的沙漏装置介绍。为突破盲生、聋生理解“时间”的认知难点,数学组以时空概念为核心,串联科学、手工等学科知识。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沙漏颗粒的流动节奏感知时间流逝,听障学生则通过水钟来观察时间的流逝。陈列在科学角的日晷模型、月历,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作可触可感的实践成果。记者看到,在展台边上还陈列了一本盲文版的“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盲七班学生杜一铭:正好我们在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带领我们分析了城乡人口迁移以及新生儿的性别比例,通过整理计算分析,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跨学科作业让我知道数学、社会学还有统计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是让我了解世界的工具,学好它们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六年级“小鸡孵化日记”项目成为展览的暖心亮点。在21天孵化周期里,从种蛋筛选到21天孵化观察,听障学生们用盲文笔记、手绘成长图记录生命奇迹。职高班学生更将语文能力融入西点制作,通过蛋糕海报设计、流程图文解说,让文字解说与烘焙技艺形成奇妙联系。在综合组展区的作业更是琳琅满目,有漆刷扇、陶艺作品、创意画、微景观设计等。
教导处副主任宋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探究力和创造力。希望能够构建学生新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未来顺利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据悉,学校将以此次展览为起点,探索更适合特教学生的跨学科融合模式,让知识以更立体多元的方式滋养特殊学生成长。(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