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传真

中学生泥塑复刻古桥 中华民族精神由指尖入心间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6-06 15:36浏览量:字体:

由16位初一学生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制胚、素烧、上釉、正烧多个环节,泥塑复刻出的木渎堞楼和崇政桥日前顺利出窑。

“泥塑渎川桥”作为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桥文化特色项目课程,于2023年正式启动。学校利用社团课,组织初一、初二四十多位学生深入古镇,探访历史,充分利用木渎古镇桥资源众多的优势,开展泥塑古桥,探究古桥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系列活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专业的陶艺手工艺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相继完成了木渎古镇上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张家桥、廊桥、吉利桥、西施桥、邾巷桥,而现今已经“消亡”的崇政桥以及与之配套的堞楼则是在今年三月中旬,由该校陶艺社团16位初一学生历时一个多月合作完成。

陶艺社团指导老师杨正斌:我们就是根据史料让同学们感受这种历史,走进历史。关于桥的作用或者历史,这些他们其实很不了解。我们会带他们去遗址上参观,亲自走一走,看一看。就是让他们去了解这种(历史)。

同学们通过查阅史料得知,木渎堞楼是明代为抵御倭寇而建造的军事防御建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东街的胥江畔。如今,木渎堞楼和崇政桥虽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历史意义和抗倭精神仍被后人铭记。学校陶艺社团此次以陶泥的形式再现历史,为了准确地还原崇政桥,师生们不仅多次细心测算比例,调整结构,还利用AI技术生成了桥联,让那段可歌可泣的抗击外来入侵者,保卫家乡的历史得以再现。成为同学们口中有着“震撼感”的特别思政课。

学生许昊轩:当时看到(成品)就是很高兴,因为做的时间很长,所以就是很激动。以前没有听过老人讲,但是做了这个东西以后才知道堞楼,现在旧址已经没了,但是抗击倭寇的精神还是在留在原地的,(告诉)我们要保护家乡,让我们始终记住这种精神。

“泥塑渎川桥”项目已经完成了六座桥,一座堞楼,目前,学生们正在赶制剩下的两座桥、一座牌楼与一座亭子。(卜雪梅)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