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传真

苏州中学园区校:课程为纲、素养为上,培养青少年数字公民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3-03 10:34浏览量:字体: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课堂?数字公民如何赋能成长?作为首批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以“数字时代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摘得2024年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与青少年教育的深度结合,从教育理念到实践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与探索,为学生提供接触最前沿科技的机会,也为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记者走进学校信息教室,学生们正通过KIMI智能平台设计花卉分类程序。在这里,师生们借助AI技术,深入探究编程奥秘已成他们的课堂常态。从基础的算法学习到复杂的项目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学生赵梓涵:老师在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带我们用了KIMI之类的,然后在后面的生活之中会提醒我去学习使用这些比较先进的工具,它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技术手段,可以推动我们中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我们的好奇心,还有挑战的意识AI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具有非常大潜能的一个生产力工具

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俊:思维方法以及项目研究方法,分阶段、分载体、分步骤教授给学生,以使学生在不仅是信息学科,以及在他的人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包括以后工作当中都会得到思维的赋能项目研究的赋能。

记者了解到,赵俊老师不仅是学校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更是“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课堂上他还是一位信息技术老师。正如学生赵梓涵在采访中所言,赵老师的课堂独具特色,尤为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的培育,凭借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俊:学校现在是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别都是全年级开展了人工智能的分阶段课程初中阶段进入到人工智能的比较核心的部分就是人工智能的思维方法的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思想,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就是怎样教机器去思考,以前都是我们人自己思考的,现在我们要学习怎么样教机器去思考,大家都可以得到共同的发展,与机器共同成长,与机器共同生存。高中阶段设了人工智能的项目式学习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就是把初中和小学的积累阶段,然后放到高中来就开始做项目式的研究,比如说今天我们课上讲的基于算法的花卉分类识别,那么我们也有讲过基于神经网络的手写的数字识别等这样的课程,学生在做完这一个简单的项目以后,他们可以从项目当中得到自己的体会,从而去在自己身边发现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和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

据悉,苏州中学园区校早在2020年就启动“数字公民计划”,并研发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学大纲,包括AI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进阶课程以及基于AI的项目式学习活动。2021年,数字公民课程网站上线,发布6套课程,共计100节典型课例。同年,“数字公民计划”成果与影响力被苏州市教育局认可,提档升级为“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批准学校为指导中心进行数字共育联盟的搭建,至今已有133所联盟项目学校加入。(杜伟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