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苏派校长思想汇 > 义务教育

以“专业的师资”支撑更高质量

来源:发布时间:2018-06-08 09:06浏览量:字体: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校长的当天曾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无独有偶,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柯南特的一段话也有同样的意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的确,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学校最大的财富是教师,谁赢得了优秀的教师,谁就赢得了未来。正是这个原因,始建于1942年敬文实验小学,在“崇德、敬文”校训精神的统领之下,坚守“大爱”情怀,追寻“大成”境界,紧紧围绕姑苏区优先发展教师的战略,实施三大转变,为学校教师的成长铺就文化的底色。

首先,关注的是对教师的价值引导,将“四有教师”的期待转化为敬文教师的形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在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将其精髓进行校本化的明晰和提炼,于是,“具大爱情怀,有书香气质,能善教艺导,显生命价值”的敬文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围绕上述教师发展目标,学校紧紧抓住“爱心、责任、本领”三个关键词,对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关注教学态度转变,关注教学行为的规范、关注教学艺术的涵育,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育人的同时育己,从而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近年来,学校多名教师获评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为“周氏德育奖励金”获得者,多个学科组、教研组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群体和温馨团队。

其次,将“教学相长”的愿景内化为敬文课堂的特质。我们意识到,教师的成长必然发生在课堂内外,且徜徉于阅读之中,根植在实践之中,感悟在对话之中,蜕变在反思之中。在步入课堂之前,我们要求老师自觉完成三项解读:一是解读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执教习惯可能会给儿童带来的影响,从而扬长避短;二是解读学生,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已有,让孩子能自信地在课堂上真实地呈现自我,能够倾听孩子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从而真正落实以学定教;三是解读教材,了解知识来龙去脉、内在逻辑、呈现与组织可能带来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从而更(体现教学之道)符合认知规律……;正是这样一种鲜明的导向,让敬文的教师能时常带着“教学即研究”视角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理想中的“教室”才有可能变为真正的“学堂”,而教师个体对教育本质、儿童成长的理解和体悟也在此过程中逐渐丰满。

第三,将“团队建设”的举措细化为个体努力的目标。目前,我校教师平均年龄35.8岁,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人数的近54.6%,面对这样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更为全面的校本培训方案。首先,梳理教师梯队,分层制定目标,对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规范教育、稳定型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提升教育、名优教师的思想创新教育提出不同要求,制定个人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其次,梳理培训维度,分项针对学习;从专任教师的课程能力,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青年教师活动组织策划能力、行政团队的管理能力等进行专项培训,第三,梳理教研形式,分组专项运行。将个体日常的“学(针对学习)——思(对话思辨)——行(实践操作)——悟(反思体悟)”活动融入到团队共同研修的过程中去,初步形成双周教研组内循环——单月学科组际联动——双月学校主题研修——学期共同体公开展示的递进式校本教研的样式。上述校本研修的样式,既有草根化的形态,也呈现出了向专业化、精品化靠拢的态势,每一个小团队都能享受到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带来的思维碰撞和专业进步。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尔·富兰说过,“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来自个人”。而在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下,教师的自觉学习和改变成为可能,这种主观的愿望与随之而产生的积极行动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明晰办学方向,聚焦生命成长,为成就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敬文人而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张苾菁)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