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苏派校长思想汇 > 义务教育

教育是一门自觉的艺术

来源:发布时间:2018-06-08 09:06浏览量:字体: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他人不好代劳的,譬如吃饭,喝水,快乐……在这些事情里面,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的落实。因为像吃饭一类事情,他人的代劳并不能带来主体的饱,喝进别人嘴里的水并不能解了主体的渴。回到教育的话题上来,教育的根本也在于受教育者的自觉,他人的代劳,并不能带来主体性的素养提升。跟家长接触,我就说,你的孩子如果自己不努力,老师、家长就会非常辛苦,更要命的是,这样的辛苦还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因为学习一类的事,就是跟吃饭、喝水等一样的,非得主体的亲力亲为不可。所以,第斯多惠就说:“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唤醒”、“鼓舞”,各项努力都在于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受教育者个体的心智自觉。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者应当给受教育者提供合宜的学习情境,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促使受教育者主动地眼看、嘴说、手动、脑想……所以,教育自觉必先要做的是教师要下足引领的工夫,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得到科学的确立。 

  科学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一是平等的思想。二是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身心状态。三是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教育者的自觉,这样的自觉对于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显得迫切和重要。 

  平等的思想,才会让学生主体地位有一个扎实的力量去强烈推动。这样的思想首先是教师自觉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下自我解放出来,回归教师作为一个健康人的本真地位。教育的发生,是人与人精神的相互感召,是一棵树对于另一棵树的摇动,是一朵云对于另一朵云的推动,是一个灵魂对与另一个灵魂的唤醒,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平等的教育思想,不是作秀,不是故作姿态,而是顺应了现代教育文明的时代潮流。教师失去的不是尊严,而是赢得了双倍的尊严,外加学生的真诚热爱。我们是平等的,并不需要等到站到上帝面前的那一天,一切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发生并成长起来了。正视和面对,妥善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开始新的教育行走,善莫大焉。 

  平等的教育思想,让我们的学生以一种友善的态度而绝对不是仰视和敬畏的态度来看待老师,让我们的老师以一种真诚恳切的眼光来对待每一天每一时长相厮守的学生。师生一体,教育之树常青。 

  当我们心仪平等师生关系的时候,也还不要忘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使命。蹲下来是我们的专业使然,但站起来,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往前走,一起往上长,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怎样带,如何引,这需要我们用科学的谨严来苦苦思考,这样的教育研究才有它实际的意义,并产生现实的教育生产力量。这就直接把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拿出一套整体的并且细致到每一个项目的教育策略提到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未成年人,他们是有待进一步分化,并正在一步步迅速分化的成长中的人。身体的未确定,心理的未确定,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总体上的不确定只是我们看到的某种表象,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已经获得了充分的有关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性的结论。我们的老师要补上这一课。学好了这一课,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一个扎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避免盲目性。 

  其次,具体到单独的个体身上,又会出现很多教育心理科学所未曾描述的情形,因材施教的针对性要求凸现出来。我觉得多多跟特殊的学生打交道——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你才有走近,从而走进他们心里的机会。打开心扉说真切的话,说有效的话,解决好学生最为真切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我们的这一份真心和耐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成长中的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同样是处在瞬息万变的情状之中的。今天这样,甚至是此时这样,明天,甚至是下一个时刻就不再这样了。如何在变与不变、变的迅速与变的相对稳定中寻求相对的平衡,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进入点,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这个孩子这一时段一直会因为分数的单位所困,过两天他就会无师自通突然给你一个飞跃;今天他还在为古诗词的情景交融,景语情语纠结不已,明天他就突然告诉你,“花落知多少”所蕴藏的无限伤感。一切都在变,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取决你教育职业的敏感。机会稍纵即逝,它不给你提示,它也不会大声呐喊。准备好了吗?还没有准备吗?哈哈,它来了!所以,是凡优秀的教师,他必然是非常感性的。当一朵云过来,他能感觉到那一朵云沉默下面的深情呼唤,当一棵树摇动身姿,他能明白摇动的频率,声音的大小,这一切背后丰富的千丝万缕……于是他就能做出相应的回应,摆出合宜的姿态来呼应那一个柔弱可爱的小生命,搀扶着,引领着,陪伴着,一起往前走。 

  我再不能想象出有比这更为美妙的教育境界,当然,我丝毫不排除必要的理性对于我们教育工作的规范意义。我所想说明白的是,教育,这是一份对于灵魂的感召的事业,须要理性,但更加离不开来自天真的情感加入。 

  作为成年人,如何保有一份孩子气,才能获得进入儿童世界的许可证呢?首先他不要复杂,他不要在社会上陷得太深。皱纹只能是春风顽皮的记号,白发只好是春天梨园花儿的残留。他还能会几手孩子们玩的游戏,少了一个,他可以不着痕迹地做替补。他还要会唱几首孩子的歌,不经意的时候,哼上一两句,甭管他惊奇喜悦的眼光探照灯一般聚焦过来。然后,他不必老是端起大人的架子,开开心心,真心实意走近孩子的身边,敞开心扉,让一群小朋友走进他的心灵。进进出出,有同情才会有同心,有理解才能有理智。 

  岁月会带走很多,但带走的同时也会留下很多。带走的,往往是我们不怎么在意的;留下的,则往往是我们倾心注力的。单纯,睿智,深刻,天真,这些并不矛盾,同样能成为你教师职业最为美好的馈赠,让你一路春风,花开不断,美不胜收。 

  科学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还要十分经营学生的主体架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苏格拉底的策略则是,“唤醒个体的潜在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 

  教育是一门自觉的艺术。所谓自觉,跟自己、自主、自然、自发、自动,感觉、察觉、悟觉、触觉、嗅觉等主体性的词汇密切关联。小而言之,是学生的主体唤醒;大而言之,是一种自觉注意,跟公民建设,这一宏大的社会变革主旨息息相关。所谓艺术,跟更加多的性灵、友爱、善良、体贴、关照相关,教育的自觉,关乎教师,关乎学生,关乎整个社会。它是艺术,但它的根在校园,在你我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的中间。(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李志清)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