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双减”在行动

真香!为“双减”赋能,苏州学校田地间“开课”!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1-11-26 15:45浏览量:字体:

一边开镰割稻,一边奏起乐曲,“稻田音乐会”正式上演!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自留地”的收割现场!

如今,“劳动最光荣”的思想火种正播散在越来越多苏州青少年的心中,各所学校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

西浦附校开辟的6亩水稻田位于旺山脚下的西浦附校,为学生特别辟出了16亩农田,其中6亩种植水稻,此外还种植了水八仙、毛豆、棉花、油茶、茶叶、梨树等。

最近赶上水稻丰收,学校组织师生分批来到“自留地”,大家穿上胶鞋、捥起袖子、拿起镰刀、弯下腰一把一把收割稻谷。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搬到稻田里,开起了稻田音乐会。当美妙的乐声在田间地头响起,师生们在欣赏的同时,忘记了辛劳,放松了身心。

最终,这6亩稻田收获了4000多斤大米,学校食堂的厨师用大米煮成米饭、制作各式各样的糕点,供全校师生分享。

孩子们吃着用自己汗水和劳动换来的米饭,真正体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西浦附校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沈中介绍,学校将劳动课真正搬到了田里,正是希望充分利用校园里各种资源,在常态的教育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起亲近自然、走向自然的平台。“通过自然课程的开发,通过各种课程的实践体验,激发出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无独有偶,在高新区通安水稻示范基地里,苏州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的40多名学生在家长陪同下收割稻子,深刻体验了农民的辛勤。

苏州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收割水稻现场在张家港常阴沙学校,“田园记忆:耕读教育课程基地”入选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

“农田里有教室,菜园里有学问”,常阴沙学校为此开设了物语云自然实验室、工人智能种植联动棚、阳光房、食品科学、机器人实践、3D设计、人工智能MK、现代布艺、当代鲁班等多门特色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昆山市信义小学则研发了以农具大观园、种子书院、叶子学院、花卉世界、果蔬课堂、营养工坊为内容,贴近乡村孩子生活的“半塘田园乐享农耕”项目化学习课程。家长提前准备好的各式种子学校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要自主完成蔬菜种植全过程,在分组、除草、开垦、整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结束后,近日趁着阳光明媚,孩子们进行了播种。大家带来各式蔬菜种子,挖坑、放菜、压土、浇水,各个手脚麻利,有条不紊,不一会儿,就把菜全部种上,孩子们也开始期待起这些幼苗长大的样子。

不仅各个学校行动起来,不少区县也结合当地特色、学校文化等,开发了特色鲜明的区本劳动实践课程。拥有“瓜果之乡”美誉的吴中区,就汇聚全区劳动骨干教师,编写了以“花、叶、果”为认知与实践脉络的区本劳动课程。

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为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家庭劳动,姑苏区制定了1-6年级《劳动手册》,手册根据1至6年级学生身心和认知特点,细化了劳动教育的具体标准,列出了6年的劳动学习清单,涵盖生活、学习、志愿服务等方面。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苏城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贴近自然,感受劳动的苦与乐,真正为课业负担做“减法”,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加法”!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