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双减”在行动

“双减”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园区学校在行动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1-10-12 13:49浏览量:字体:

“双减”背景下园区持续推进新型教学改革,进一步开展“适合的教育”实践,以新融合促进教学变革、以新供给服务学习需求、以新技术赋能教育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重构区域新型教学生态。

聚焦学习革命

满足学生需求

新形势下,从学生视角出发,优化设计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收获良好体验。借助技术手段,营造空间多维化、方式多元化的互动情境,让学习从书本融入现实、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让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密切联系。

鼓励发展个性

尊重学生个体认知与发展特点,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借助技术手段智能提供适切的学习路网资源及适宜的学习方式,精准匹配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原有的线性的学习变成立体的学习,充分给予学生选择资源、工具、方式及学伴等权利,让学生在适合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完整的、亲历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按照学生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高效完成学习活动。

激发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须经由教师引领与环境保障,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整合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进程、协同完成任务、获得个性评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深度学习的探索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涵养积极情感,使之成为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促进学习效能进一步提升。

打造慧学课堂

“教学做合一”课堂

探索“教学做合一”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沉浸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探索,让教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实现课堂不是封闭的、浅表的,教学评价不是孤立的、唯教的,作业不是单独的、单一的传统模式。

要做好“教学做合一”课堂全链条活动设计,开展学生的学力、学法、学程的全要素研究,构建前学引导、共学疏导、延学辅导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优教。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真正压减作业时间,贯彻“双减”政策指导思想,实现“双减”工作目标。

未来智慧课堂

充分利用未来教室PAD等智能学习终端功能,监测分析学生个性的、动态的、多变的学习过程,掌握动态学情,把控学习差异,调整课堂节奏,实施精准评价,实现个性化精准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优化学习路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足”“学好”,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差异化因材成长。

提供分层分类优质学科课程与学习资源,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学生画像,实现因需自选、因情匹配,探索人网融合智慧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从“教师规定学生学什么”向“学生决定教师教什么”转变,从“教师规定什么方式学”向“学生决定适合什么方式学”转变,从“教师指定学习路线”向“学生自选多条学习路径”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发现差异、利用差异、发展个性。

云端共享课堂

敢于打破标准统一的传统教学秩序,解放思想、突破课本限制、课堂限制,拓宽教学边界,允许学生利用云端共享课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学习不同内容。

设计系统化、科学化课程分类与组织,按照学科图谱建库,“因课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利用国家云平台共享课程、省名师空中课堂、易加学院平台,加强跨地区、跨学校内容整合,构建有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海量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在保障优质的基础上提升资源供给的精准度,建成面向未来、多元泛在的学习场景资源,形成区域特色,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向共享、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新型共享云课堂教与学模式要按照课堂量化指标,全方位评价教学过程与效益,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拓展学校边界,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按需学习,打开“新技术赋能无边界学习”的新局面。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面向新时代,探索新形势下“适合的教育”新型教与学模式,以新理念、新方法、新评价、新模式引领教学实践创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不断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目标。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