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时评

大力弘扬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评《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三卷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发布时间:2024-01-02 12:55浏览量:字体: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的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全国只有高等学校205所,其中公立学校124所,私立学校81所,大学生总共才11.7万余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高等学校以文科为主,培养工农业专家的高校很少,分布也不均衡,不能适应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要求。同时,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变革的任务,一是改造旧的高等学校,二是建立新的高等学校。1952年开始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就是为了加强理工科及农林院校,调整高等学校在全国的布局,使高等学校更好地为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如清华大学的蒋南翔、北京大学的陆平,为清华和北大的改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的建立,第一任校长吴玉章贡献了他的杰出思想和领导力;华中工学院(后发展为华中理工大学并又发展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是朱九思校长一手规划的。可以说,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是在老一辈著名校长的积极引领特别是他们的非凡智慧和辛勤劳动下建成的。同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新的著名大学校长。

据统计,我国2020年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在校学生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向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在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一大批著名校长对新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创造的高等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实践进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在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进程中,我们也需要总结和发扬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

程斯辉同志和刘立德同志本着学习、总结和研究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行政管理经验,深切缅怀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丰功伟绩,发扬光大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精神财富的宗旨,组织编写《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可谓正当其时。书中选择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在各自校长任上为其执掌的大学建设作出贡献的、已经过世的47位著名大学校长,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校长的人生经历、大学教育工作业绩,特别是介绍了他们的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其他在大学建设上所做的种种创造性工作。本书既有事实的介绍,又有理论的分析。我们现在提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部《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就是在讲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故事。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新中国高等学校与时俱进的历程,而且能够使我们领略和学习著名大学校长的理想信念,以及他们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而不懈追求的情怀,还有感悟学习他们的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改造旧大学、创造新大学的奋斗精神,以及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本书对当前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们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不断在提高,已有多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行列。这是许多优秀的大学校长和众多大学教师长期努力的结果。本书介绍的著名大学校长,是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代表和榜样,大多是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他们为新一代的著名大学校长的成长打好了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献身高等教育事业的事迹和精神,弘扬他们的优秀传统,为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本文原是作者为《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所作的序)

作者:顾明远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