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2018家庭教育学术年会专题 > 专家报告

新时代新作为 共筑美好教育新家园

来源:发布时间:2018-12-04 17:12浏览量:字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准确把握了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指明了方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家庭教育,指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寓意深远。

  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面对全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百万家长,如何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需要给出具体的方案。为探索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好教育之路,我们聚焦家庭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秉持“共筑意识、家园意识、实践意识、生态意识”的建构理念,积极推行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苏州的家庭教育指导事业正在实现由“先觉”、“先行”到“先导”的跨越。

  1.“苏州先觉”:美好教育新支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直接决定着“现代人”的养成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实践证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是教育稳固的“铁三角”,任何一边出现问题,整个教育系统就会出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给家庭带来家风延续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社会带来可贵的教育气质。

  苏州自古崇文重教,文脉传承,家风赓续,家庭教育积淀深厚。我们在推进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时,始终坚持价值引领,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注重向家长传递三种教育主张,一是培养完整、自由的人;二是父母与孩子共成长;三是体现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进行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生态理论建构。在儿童成长生态建构上,我们尊重儿童发展规律,重视儿童道德培养,追求儿童全面发展;在家庭发展生态建构上,我们倡导增强家庭互动,密切亲子关系,引领培育优良家风;在学校治理生态建构上,我们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能力;在社会和谐生态建构上,我们追求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解民之所盼。

  2.“苏州先行”:美好教育新实践加强

  “第一个学校”建设,优化“第一个课堂”内容,提高“第一任老师”素质,这是苏州美好家庭教育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的实现路径是:政府主导、课程引领、队伍保障。

  一、政府主导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人行为,是“家事”。其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家庭、家庭教育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事”,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事”、“公事”。苏州市政府在原有家庭教育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充分投入和保障,努力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2015年,苏州通过行政推进、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并将该项目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据统计,自2016年起,苏州市政府对家庭教育课程项目连续三年分别投入1200万元、1492万元、1492万元,共计达4184万元,惠及全市100万个学生家庭。可以说,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政府主导、各部门合作的“大戏”、“大合唱”。

  二、课程引领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他人总结的已有的知识,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理智地控制经验的能力。要使家庭教育深度发展、科学发展,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增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尤为迫切。苏州的家庭教育指导以课程为载体,把家庭教育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是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强调在民生与家园、生态与生活、发生与发现中凝聚家庭教育的民生价值和发展价值。在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上,主张构建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网络,打造指导家庭教育专业团队,搭建家庭教育学习和评价的各类平台,丰富各种家庭教育资源,拓展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空间,努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

  二是丰富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内容。着重打造三类课程:一是规范性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旨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二是生成性的跨界课程。跨界课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实现家庭教育指导的跨界融合。涉及教育管理、婚姻教育、儿童发展、亲职教育、教师教育、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社区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兼容传统与现代,让家庭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时代性与实用性。三是浸润式的体验课程。体验课程主要是为了弥补家长听讲座中“感动却不行动”的遗憾,通过专业的指引、同伴的互助,提供科学的方法和自信的种子,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能力为孩子提供适切的成长环境。

  三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资源开发。我们主要构建了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视频资源库、线上学习平台互为依托的课程资源开发体系。一是研制《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立足苏州生态,以宏观视角来审视和统筹规划苏州的家庭教育工作,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的家庭教育大纲。二是推出《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读本共九册,1至9年级各一册。包含人文、环境、地域三个纬度,围绕生命、生活、学习三大主题,并以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现身说法、拓展阅读等形式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问题应对策略等。三是开发家庭教育视频资源库。到目前为止,经初步统计,我们总共制作了500余节次的视频微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角度新、实效性强等特点。四是开通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苏州父母APP线上平台,丰富课程内容,也方便更好地服务家长。

  四是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多维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提出合理意见,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与改进。一是基于专业标准的达成度评价。二是基于项目管理的过程监控评价。三是基于专家效度的持续发展评价。对于项目管理,我们制定《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并从全市600多所中小学中逐步遴选出300所家庭教育项目学校(250所中小学,50所幼儿园),作为课程项目实施基地。通过对项目学校的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核、定性分析,不断提升项目品质。

  三、队伍保障

  为切实推进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苏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研制了《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标准》,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上进行了可操作性的规划与设计。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由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讲师团组成的立体服务团队,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师资保障。

  一是丰富专家阵容。组建了由孙云晓、朱小蔓、缪建东、杨雄等一批国内家庭教育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苏州家庭教育提供高处引领和智慧支持。开设了“教育名家大讲堂”,迄今已邀请了王东华、鹿永建、冉乃彦、玛丽·尼尔森、赵石屏、李玫瑾、陈默、林文采、龙迪、张怡筠等10余位家庭教育名家苏州开讲,累计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同时,定期开展“苏州家话沙龙”主题活动,围绕家庭教育的典型问题、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沙龙嘉宾由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家长组成,目前已举办20多期,受到家长的热捧。

  二是加快指导师培训。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训1699名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初级指导师,还有1000余名初级指导师正在接受培训。高级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一期107名已顺利结业,第二期102名学员的学习在进行中。

  三是组建志愿者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组建11支志愿者巡讲团。2016年至今,师资团队累计开设讲座3109场,听众达678832人次,面询1609次、广场咨询185场8080人次参与面询、家长沙龙165场6457人次参与、接听热线2087个,短信回复4478条,以及其他服务80人次。

  在抓队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本土特色的实践措施。如:

  成立了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具体负责开展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课程开发和资源整合;中小学家庭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管理考核;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核与管理;开展面向苏州市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线上学习、线下培训讲座等活动;负责“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课题建设等。

  形成并扩大“林老师”团队。“林老师”是苏州市全体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的名字。尽管“林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任教不同的学科,但是所有“林老师”的共同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家庭、关爱每一个孩子。目前,“林老师”已建设成为苏州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崭新平台,是苏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服务品牌。

  组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目前已成立了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集专项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与队伍培训功能于一体,实行市、区、校三级共建,建设周期为三学年,带头人负责为工作室团队成员制定专业成长计划,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承担培训与指导工作,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有课程、有师资、有阵地的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的实施使苏州所有中小学家长都能全天候享受家庭教育学习与服务,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城,争做成长型好家长日渐成为苏城时尚。

  3.“苏州先导”:美好教育新示范

  项目启动以来,在苏州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苏州各区市、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历史、现实状况及外部环境,大胆探索实践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争芳斗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催化出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不同层面发挥着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从区域层面上来说,主要有:

  昆山“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家校合作模式;张家港以“幸福家育驿站”为主线开展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吴中区“中小学(幼儿园)起始年级家长全员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主要有:

  一、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校、吴江区黎里中学的团队式精准家访;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吴江实验小学、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祖辈课程;苏州市第六中学、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常熟市实验小学、太仓市实验小学的个性化家长课堂。

  二、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太仓市第二中学、高新区文星小学校利用“互联网+”系统改造学校家长工作;胥江中心小学校的“随时随地的社交平台的微课程”;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的“家长微课程的资源库建设”。

  三、亲师互动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苏州平江中学的亲师联席会;吴江区七都中学的家校联系册;吴中区石湖中学的“三人行”家长学校。

  四、生活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生活化教育指导;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的寒暑假“三健作业”;昆山国际学校的“生活实践作业”;张家港市塘市小学的“父母 6+1 好习惯修炼”。

  五、体验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张家港云盘小学校的幸福驿站;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的亲子社团;张家港南丰小学、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的“伙伴同行,亲子体验课程”

  六、合作互助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园区翰林小学校博士爸爸讲师团;园区文萃小学校星期八父母学校;昆山市新镇小学的“一家·一课程,从千家来到千家去”;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的“生、亲、师主体互助”;立达中学的“好家长经验分享会”。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本成果,汇编资料、提炼经验以飨大众。主要有《苏州家话》、《共筑新时代美好教育的新家园》、《名人与家庭教育》(中国篇、外国篇)等。

  通过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家长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得到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得到体现,社会大众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苏州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实实在在地助力着苏州教育、改良着苏州教育生态,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各界的目光。

  2016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载文章,点赞苏州家庭教育。此外,《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苏州日报》、凤凰网、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网等媒体就苏州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充分的报道。家庭教育课程项目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家校合作优秀案例”十佳;家庭教育指导师“林老师”团队,获“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称号;教育部全国德育案例获奖名单中苏州家庭教育榜上有名。苏州的家庭教育经验还分别受邀在北京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广东中山家庭教育国际论坛等作主旨交流,获得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我们相信,以家庭教育为重要载体必将为苏州教育激发更多生产力,为师生成长触发更多着力点!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拧紧“统筹推动”的合作链条,优化“应用实践”的驱动引擎,以“行者”的实干、“勇者”的担当和“领者”的超越,努力共筑苏州美好教育新家园!(张曙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