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服务 > 在线访谈

“强富美高”新江苏 教育在行动——对话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

来源:发布时间:2016-02-16 09:00浏览量: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提出的新要求。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组织开展全媒体新闻宣传“‘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作为活动其中的一个环节,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携手中国江苏网,邀请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各省辖市教育局局长走进演播室,介绍江苏各地教育特色亮点以及“十二五”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畅谈“十三五”的发展思路,并且回答网友的提问。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顾局您好,欢迎您。

  顾月华:您好。

  主持人:同样还有一位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邵林,邵老师您好,欢迎您。

  邵林:你好。

  主持人:邵老师,顾局今天来到演播室,苏州也是江苏教育发达的地区,今天顾局肯定也带来一些最新的政策和信息,看看你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要提问。

  邵林:首先我们对全省13个大市当中,唯一的女局长走进我们的直播室,表示最为热烈的欢迎。

  顾月华:谢谢。

  邵林:顾局长欢迎您。提到苏州我们想到的是江南水乡,吴侬软语,您身上也充分地体现了苏州人的温婉和精致。按照惯例,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苏州这座城市和苏州教育几年来改革发展的成果,好吗?

  顾月华:好的,谢谢邵老师。苏州在你们的印象中间,大家都说小桥流水人家,特别还有我们是一个两千五百年的古城,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但是我想今天站在教育的角度,站在为这个城市培养未来的人才,我们赖以生存、引以自豪,特别是为之奉献的这座城市,我想我们更应该站在未来,站在前瞻的角度来看。其实今天的苏州除了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一个现代经济的版图已经确立。它在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以创新驱动,特别是以一个更具活力的城市来生存和发展。引以为豪的有很多很多,就以今年为例,福布斯创新活力城市前三十强的排名,我们是位列前三甲,仅次于北京和深圳。这样一个排名给我们教育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强大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回顾“十二五”,尽管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趋势下,应该说苏州教育的公共服务也是显著提升。到目前为止,我们粗略的估算,整个“十二五”用在教育上的投入达到1232亿元。跟“十一五”比较,我们有94.1%的增幅,仅财政性投入达到1071亿七千万,这个增幅更大,达到了117%。其中我们用于校安工程就超过了30亿。比如校园信息化,我们整个中小学和幼儿园百兆宽带的接入达到100%,这一些数据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投入力度之大,也体现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同时,从线性增长的角度,我们的教育普及也在原有基础上,在“十二五”有更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说0到3岁早期教育已经做到全覆盖,3到6岁的入学率已经达到99.5%,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率都已经达到10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66.9%,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超过了11.6年,新增劳动力就业接受教育的年限达到15.8年,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超过了66.9%,即使是老年教育也已经接近40%。所以我想用这组数据来说明,我们的教育综合实力从量的维度来看,可谓走在前列,为我们未来“十三五”的发展,既奠定了基础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说难度也更大了。

  邵林:这些数据在顾局的脑子里是信手拈来。苏州确实在全省来说是一个经济的高地,苏州的教育在全省来说也是一块高地。长期以来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它是扮演着排头兵或者是领先者的角色。在2013年苏州是第一个通过全国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的地级市,袁部长当时在会上说:“苏州有我们中国义务教育向全世界来庄重承诺的机会”。我们也知道每个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是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或者各种各样大环境密不可分的。我想知道苏州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方面,有哪些特点和哪些经验可以给我们一起分享?

  顾月华:首先从认识上来谈。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的普及年限是2011年,所以2011年以后,我们整个国家,特别是通过国家督导委员会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我们理解虽然叫基本均衡,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对各级政府提出了关于办义务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那就是要公平优先,要保证人人享受平等的甚至是过程和结果公平的这样一种教育。苏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就是教育走向基本治理,首先要提升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要保证全域学龄人口享受平等的教育。这个基本均衡它是对义务教育更深度的一种价值认同和实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推进基本均衡。袁部长在2013年5月18号,在张家港启动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现场推动会上,他说“从这里开始,我们可以向世界庄重的承诺,中国的义务教育走向新的时代,这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开始”。苏州借这个基点,推动的就是义务教育新的时期,走向基本均衡,走向更公平、更优质的一个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的党委政府对于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他更考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我们现在城乡一体化,整个城市人口率已经达到74%。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学龄人口的城镇化率更高,基本上村小已经撤并掉了。我看全国的数据,义务教育的城镇化率超过了70%,但我们达95%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我想除了硬件条件的基本均衡以外,更重要的是师资队伍,尤其是骨干师资的内涵投入。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标准驱动、项目驱动,特别是在推进教师流动的过程中间,目前全国各地可能都在不断地探索,但总是觉得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激发教师流动的内驱力,提高教师流动的针对性。

  邵林:还有它的时效性。

  顾月华:对,所以我们提出人文化的教师交流,教师交流首先是尊重意愿、方便教师、能够供双向选择的,然后提供很多很多柔性化机制。

  邵林:通过这种交流,对他个人潜力的激发和自身成长也是一个机会。

  顾月华:是的,所以我们自己总结有八大模式或者说八种类型。苏州实际上还是原有概念上县以下都算是农村,农村的教师基本上是农村的原有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就近的几个镇小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我们运用公交化进行每天的接送,建立一个数字化全过程的教师交流的互动平台等等。用很多柔性化的,体现尊重、理解这样一种人文化的模式,来推动教师的交流,而且这种教师的交流有一个专门的人才交流中心,来进行全过程的访谈、对话、了解,有问题及时反馈,有需要我们及时回应。目前来讲我们的教师交流,尽管没有取得非常大的一种显著成效,但是趋势向好,我们的针对性、时效性在提高。

  邵林:对,教师交流确实各地都在做,但是往往会把交流变成一个硬性的任务,只负责交流。但是交流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这个交流对于这个教师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正面的或者负面的,这方面的监控确实比较少。

  顾月华:是的,我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我们组织了近三十期的“对话青年教师,走进基层学校”。

  邵林:对,有这样的活动。

  顾月华:我把它看作是我们局领导的公开课。因为在那样一个场合中间,过去我们说走学校,特别是检查、考核学校,我们是看家当,看学校有多少事实设备,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

  邵林:什么奖项、荣誉。

  顾月华:是的,奖项、荣誉、奖杯。但是我们今天看家当看什么?看教师的精气神,看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和能力。怎么看呢?坐下来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一对话就是半天的时间,我们的对话就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我们让教师考核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我们的教研人员、指导人员,看看教师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期盼,我们理解没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去改进。另一方面考教师,看看老师们怎么做,怎么想,他们目前的状态什么样。所以这就是我们新时期考核学校的方式,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我们每一次都会集中很多很多来自一线的问题。我想这对我们推动整个教师交流的时效性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内部督察的机构,进行跟踪问效。

  邵林:这对你们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顾月华:是啊。

  邵林:你们要放下身段。

  邵林:放下身段平等的。甚至有的老师指定某某机构、某某负责人来回答我这个问题,我们的机构每一个负责人都坐在那里,其实也是诚惶诚恐的来面对老师,看看我离一线究竟有多远。其实我自己都觉得离一线很远了,所以我们真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真正去贴近基层,才能回应基层的关切。政策制度设计是宏观的,制度的落地,制度走的多远,制度过程中间有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才是真正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做的事情。

  邵林:对,这个决策应该是从基层来,然后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回到基层去。

  顾月华:最关键的是回到基层,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升。

  邵林:对,改进提升。讲到这个问题我也想到,您有一句名言“局长是为校长搬凳子的,校长又是为教师搬凳子的”。

  顾月华:是的,谢谢你。

  邵林:而且您还说过,对于苏州教育局出台的一些评估、考核,学校可以选择性的执行。

  顾月华:可以说不。

  邵林:当时我对这两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我想请您谈一谈,这体现了您怎样的教育治理理念?体现了您怎样的管理方式的转型改变,请您结合苏州教育谈一谈。

  顾月华:我记得我们在县市区教育局长的会议上,我们当时形成共识的就是不要多开会议,我们就约定一个季度开一次。但是一年四次的季度会议,我们每次都有一个主题,我记得第一次的主题就是苏州教育转型,我们列了十个讨论提纲,提前告知局长们,然后围绕这十个提纲,大家用一天的时间坦诚地进行交流。我怎么理解?我怎么制度设计?我怎么推进?推进中间又怎么样?教育转型成为一个关键词,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转型转什么?就是把行政的指令转向行政指导,把管理推进治理,那么治理更多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特别是对我们来说,要处理好大市行政部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学校的关系,就是既要注重顶层设计,更要尊重基层的草创精神,来自田野的研究和成果。所以我把苏州市教育局看作什么?一个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当然它不是国家,不是省,仅仅是一个地级市,就是一个中观治理,我们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的机构,它就是一个平台,就是一座搭建各个区域能够共建共享的桥梁,仅此而已。

  邵林: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

  顾月华:是的,所以未来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间,我们要加大这样一种权重,就来自自下而上的这样一种政策制度设计的智库的建设。

  邵林:就是把更多的办学权,更多的权利下放到学校。

  顾月华:这是从纵向的维度上来讲。然后从横向的维度来讲,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依然是在政府层面的,所以我们推进系统培养、合力育人。传统意义上我们说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但是今天更多的理解就是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间它的有限性。我曾经做过一个恢复高考以后历任高考优胜者的追踪研究,在这个研究中间我非常感慨,一些优胜者在进入高校,进入职场后,他们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其实没有说教师对他们的终身的卓越的影响,更多的还是家庭,还有同伴和社会各界的一些英才,或者说重要的榜样,给予他们终身的影响。所以我们站在这个角度上提出系统培养、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哪怕是行政管理,我们要充分理解公众参与、公众治理的模式。比如说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现在建立的就是公共参与的机制,不光是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更重要的就是事前、事中、事后都要接受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意见。我们有一个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把来信来访、现场接待咨询、线上线下集中起来,每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要读一份特别的邮件,就是惠民服务中心当日发出来的。比如说我来信收到多少,来访收到多少,特别是网上有多少的投诉、咨询,不出家门,每天都会听到来自苏州内外对教育的意见,除了政策咨询以外,更多的是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当然也有很辛辣的批评意见,这些批评意见就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动力,我想这也是一种现代治理的雏形。

  邵林:对,其实反映的就是管理重心的下移,要建立的是一个服务型的管理模式。

  顾月华:所以这几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去实践教育服务的理念,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所以每一个孩子关切到家庭的今天和未来。

  邵林:对。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是整个教育质量提升的保证和基础,我们苏州也出过像叶圣陶这样的教育大家,我们想知道在这几年,苏州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名家名师的培养方面,有哪些很好的经验和哪些成效?

  顾月华:我记得在我上任之初,王湛老领导给我谆谆教诲。他说:“苏州教育在过去一直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主体上就是政府投入到位,这个城市重师重教、崇文重教,但是你的任务或者说你们一帮人的任务,就是在未来怎么继续走向前列”。领导就认为,你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用于队伍的建设上,所以我们也是充分的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及教育内外的意见。所以2013年我们在教师节前,出台了苏州市政府的200号文件,我把这个200号文件也看作是苏州教育走向未来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这个文件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建立苏州教育人才高地,这个人才高地靠什么样的制度支撑呢?就是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教师人才队伍,因为我们教师就是编制内的教师,现在全市专任教师九万多,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编制。李总理说了“十二五”期间,财政供养人员包括我们的教师不增反降,10%的编制已经上收,所以传统意义上靠编制不行,当然编制内的教师还是我们的主体。但是按照学生创新发展的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这一支队伍,它可能只能完成常规的,当下的一些使命,它不能完成未来的全新的要求,怎么办呢?突破传统的体制机制,甚至编制的这种框架,我们建立了一个立体化的人才队伍。我们有这样一个理念,让我们的孩子在一生中间,至少在学习生涯中间遇到更多的好老师。

  邵林:这个老师不仅限于你刚才说的。

  顾月华:对,那么好老师从哪里来?就是从体制内外来,所以我们说把社会各界的英才通过两种模式吸引过来,理想的层面上一半来自家长、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他们无偿地走进学校、帮助学校。比如说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社团建设,推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推进我们教育科学研究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另一半就是购买服务,我们最初的一个制度设计已经落地三年了,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财政购买5%的编制这样一个投入。比如说一个学校有一百个教师编制, 5%投入就是5个教师的财政收入,算他十万一年,那就是五十万,算十二万那就六十万。另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更多的应该是企业、行业、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参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因为他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所以我们用20%的编制。这样算下来,职教和普教加起来,大概一年是1.4个亿,用在这样一个柔性人才的引入上,1.4亿的经费对整个“十二五”1320多个亿来说,一年我们也是260个亿,260亿里面拿1.4个亿真不算什么,但是这一块发挥的是巨大的潜能。这样一来,我们老师得到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我会在我们的同事以外,看到更多的英才,更多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现代教育能力的提升,我有了更多的同伴,更多的榜样力量。同时我们的学生会遇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以外,更多的名师,更多的榜样人物带着他们,我们的叶老说“教育为人生”。我想教育为人生就是教育推进孩子一生的发展,终生的发展,让孩子在学校生涯、学习生涯中,让他们看到更多成长中间的导师。我觉得这个制度设计应该说是一种革命性意义的,目前我们在制度推进的层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但是已经看到有一种变革的改进实践的一种新生的力量。

  邵林:就是把教师的队伍、教师的舞台远远地拓展到整个大社会下。

  顾月华:对,各路英才加盟教育。

  邵林:各路英才为教育所用。

  顾月华:包括海内外各路英才。

  邵林:你们好像还有一个新闻事件,就是你们停了李政道奖学金,但是同时又在全国师范教育当中又设立了叶圣陶奖学金,是专门用来吸引优质的教师生源吗?

  顾月华:我们在全国43所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中间来另选叶圣陶奖学金。因为我们在苏州提倡像叶老那样做老师,我们曾经也做过调查,其实我们的老师,从职业境界、职业情怀来讲,可能他们需要榜样的激励,既需要一些中外各界的在文字上看到的榜样,也要学习身边的榜样,更要学习活在当下的榜样。叶老是从苏州走出去的教育家,而且叶老这样的教育家,他同时又是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出版家,我们现代的教师也应该是走向一个杂家、大家。我们像叶老那样做老师就要终身学习,就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榜样,成为一个社会文明传承更好的使者。所以设立叶圣陶奖学金就是希望把叶老的思想,能够在我们当下的师范学生中间去播种。

  邵林:培养起来。

  顾月华:当然这个奖学金是一个慈善的公益事业,我们不应该有功利。但是我想功利以外,在播种的过程中间让更多的有志于研究和实践叶老思想的人来到江苏,来到我们苏州,从事未来的教育工作。

  邵林:这是一种很长远的眼光。

  顾月华:对。非常感动的是,我们以政府的名义设立这个奖学金,五年投一千万,但是不用政府一分的财政资金,都是我们社会各界的企业家、有识之士来投资、资助,更多的是无名英雄。我觉得这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人文氛围,体现我们这个城市尊师重教的一种时代内涵,就是关注教师成长。

  邵林:教育已经从纯粹物质性的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顾月华:实际上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有人才谈何创新。

  邵林:对,刚才您讲到苏州的教育底蕴。我注意到苏州它是一个百年老校非常多的地方,百年老校在好多地方还是比较稀奇的。但是我查了一下苏州有一百八十多所还是一百六十多所这样的百年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每所百年老校都是有它很深刻的人文底蕴、历史的内涵,在文化的传承当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能够很好的发挥传统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您有什么样的一些看法?

  顾月华: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非常感慨。因为我们从废科举举新学算起,我们的百年老校有三百多所,但是在历史的变迁中间,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拆大建也使很多的老校已经消亡了。消亡的学校不再复生,我们怎么来保护?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间,我们的党委政府慢慢地觉醒,不断地意识到我们走向未来的,还是要继承我们的传统,只有继承才能创新。所以我们曾经在2006年做过这样一个活动,叫“寻访苏州的百年老校”,我们在《苏州日报》开辟一个专栏,每周有一期寻访百年老校的活动。我记得当时非常感动的是很多很多的不知名的人给我写信,给我们送材料,比如说我当年的一张毕业证、毕业照、纪念物。因为1906年开始新学, 2006年正好是百年老校,所以我们记得在那个时候,很多的学校都在做百年学校的校庆活动。我记得有五所小学,当时是同一年开的,这五小一起来做一个百年老校的纪念活动,每个人写一个心愿卡,然后集中起来,去放在大树底下,告知一百年以后的我们的孩子、老师和校长们,一百年前的今天我们做了什么。

  邵林:这是一件崇高、神圣的活动。

  顾月华:所以在前年的市政府专题会议上,我们讨论了一所百年老校迁址与否的问题。我们的周乃翔市长就说,“坚守这个城市的传统,珍爱保护百年老校的资源,这是我做市长的一个使命”。我们的周伟强副市长说,“在教育尤其是老校保护的问题上,我们不计经济成本”。

  邵林:作为教育局长您也非常的感动和感慨。

  顾月华:我是含泪听完政府的常务会议。我们下周一还要专门就百年老校来进行现场调研。我们即将出台老校保护的名录,对老校要分类保护,老校的建筑、老校的各种各样的文物,我们按照专业的诊断分类管理。最终使得未来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学校建筑、各种各样学校的遗产,有分类保护的政府乃至地方法规的一种制度。

  邵林:他其实不单单是在保护一所学校,他其实是保护这个文化的根脉。

  顾月华:是的,我想这也是苏州文化的一种基因。

  邵林:通过传承我们也回到当下,苏州总是敢为人先,苏州好像在全国最先实行校长职级制?

  顾月华:也不是说率先,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按照三中全会的理念,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我们也是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实证研究,最后通过社会各界的公众参与、部门的联动,最后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正式通过了校长职级制的文件。校长职级制其实就是给校长评定职级,因为校长从传统意义上他有行政级别。

  邵林:对,之前好像会把他当成一个官。

  顾月华:对。

  顾月华:校长职级制首先推动教育和办学,这是最核心的理念。校长真正沉下心来关心他自己,所谓的立身之本,校长的立身之本就是教育。以前我们说校长可以是社会活动家,校长可以关乎钱的问题,关乎人际关系,关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现在校长职级制把我们的价值核心导向关乎教育家办学,我们的去行政化实际上是弱化行政职能,弱化校长的行政级别。我们用开放的理念来讲,校长也可以成为社会管理的其他行政人员,所以我们把校长的行政级别放在档案袋里,这样让校长有一个能进能出的一种机制。但是只要你今天做校长,你必须一心一意的沉入学校的教育,研究学校的教育,像教育家一样去办学。我想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改变校长个人,您说的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校长都沉下心去真正研究教育了,他会带动教师,他会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我想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原。

  邵林:对,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的回归和引领。

  顾月华:是,价值回归和引领,今天的校长不再听命于行政的指令,不再说局长你要我做什么,我听你话做什么。我曾经说过,如果苏州教育局的行政指令你完全去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那最多也是一个60分及格的校长。但是今天我们的校长不是说局长你要让我做什么,而是说我想怎么做,听听专家的意见,听听家长的意见,听听孩子们的意见,然后来征求一下行政的意见。

  邵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真正发现和培养那些真正懂教育、爱教育、精通管理的人才做校长,做好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这应该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着重去研究的问题。

  顾月华:所以我也听到很多的校长说,我现在开始真正找到学校的魂了。

  邵林:以前是被行政部门在牵着走。

  顾月华:对,牵着走。所以说忙的不得了但是好像不知道方向,但现在他们说我有定力了,我找到魂了。

  邵林:找到学校管理的感觉了,找到当校长的感觉了。

  顾月华:是的。

  邵林:苏州提出了一个苏式教育和苏式课堂这样的理念,我们对苏州的印象是比较明确的,我想知道苏式教育,尤其是苏式课堂它有着怎样的样貌特征?或者有着怎样的教育教学的主张?如果要给它画一个形象的样貌,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是不是也类似于苏州城市的文化特质的内涵?

  顾月华:感谢您提这个问题。关于苏式教育我一直是诚惶诚恐,其实它不是一个自上而下行政的拍脑袋的概念,是来自于草根的,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一种呼唤。在苏州这样一个地域来做教育,它有一些地域的共性特征,它跟经济、社会、文化有很多的呼应,所以借用一下,比如说苏式月饼、苏式园林等等,那能不能统称苏式教育呢?首先我想说明一点,教育是丰富多样,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的教育就有不同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提出公平、优质、适合、切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所以苏式教育它不是用一种模式来涵盖所有,它不是一个模式的概念,而是一种地方文化。教育主要是遵循教育共性的规律,但是遵循教育共性规律的前提下,在一个地域,特别是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祭奠的地域。

  邵林:有强大的文化标识。

  顾月华:它有一些文化的特征,这种文化体现在教育上,有一些地域的特点。很多专家对这个概念都非常有兴趣,我们很多老师和校长也都非常呼应,就觉得我们要研究。实际上我理解,苏州的教育人包括苏州教育以外的社会各界,他们珍惜珍爱苏州教育这个品牌,他们就觉得我们有自豪感,有自信感。

  邵林:更多的一种苏州教育的品牌和情怀。

  顾月华:有这种情怀,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去研究,我们有没有自己地域文化的一些特征。我理解它是一个苏州教育品牌建树的一种思考,这种品牌建树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丰富多彩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我们正在找一些共同的关键词,比如有人说苏式的一定是精致的,我们原来的市委书记,现在的石省长就说,苏州的干部有精气神,苏州的干部干精细活。这个精细活不仅仅是狭义理解的一种科学精神,它更重要的是走向未来教育的科学理念,按照现在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觉得这种精细活,比如说正在倡导的一种价值,就是走向实证研究,推进科学发展。科学、人文和艺术当然都重要,但是科学精神是要重新认识、重新强化的。所以我们组织了“好学校大家谈”的活动,最近组织的“好学校大家谈”推荐每一个学校,让校长来说自己学校,说什么?不是贴文化标签,说自己的学生,因为不管教师评价还是校长评价,最关键的研究学生,对学生有终身卓越影响才是教育家型的校长和老师。你不研究学生,那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已,所以教师评价的重心要放到学生成长的导师这样一个价值取向上,怎么研究学生?用数据说话,所以我们的“好学校大家谈”,校长不许讲理念,讲观点一定要有数据支撑。所以我们校长在研究学生、学情分析的过程中间,他们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个痛苦的过程让他们更理解了学生,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个丰富多样不同的个体。

  邵林:校长真正去研究学生、研究教育,他对学生的了解不仅限于原来的分数、奖项大而化之的,他更多的是通过数据来说话。

  顾月华:我们现在做的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教育学的融合的这样一种推动,应用就是最好的建设。比如说去年一师一优课,我们在全省的占比超过了17%,在全国也接近了3%,这也说明苏州教师的一种共识。教育信息化应该进入到新的领域,就是课程教学的融合。不是说苏州有钱你要投入而是应用,通过每一个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来共建教育学生的学习资源,共建教师研究和课程教学的资源,资源谁来建?不是靠机构、靠平台,靠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来建,老师参与建设、推动信息化,这个过程让我们走向实证、走向科学。说一个好老师怎么做?比如我和你两个学生同样考90分,我的老师就要告诉你,我们两个90分是不一样的,我们背后一大批的数据结构不一样。就比如说医生给你开一个诊断,背后有一个体检的几十个数据。 “十三五”我展望一下,我们未来苏州的老师要有三张通行证。第一张通行证教育志愿者,我把所有的兼职都推掉。我自己要求并且我去年已经做了,就是我成为苏州教育志愿者总会的会长,希望通过我和我们的团队,大家共同的去实践做志愿者。因为立德树人不是一个口号,怎么立德树人?关心他人、关心社稷,所谓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就要靠每一天去践行。

  邵林:去实施,去践行。

  顾月华:这是第一张志愿者。第二张就是我们的咨询师,我们要有两个咨询师,一个是心理咨询师,很多老师都去考证了。还有一个是教育咨询师,就是要分析数据、解读数据。我们不是说医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读片能力,我们也要读片,进行学习分析,从学生每一堂课的数据进行数据跟踪,课堂观察中间,把海量的数据拿出来进行研究,所以叫精准教研,精准教学。

  邵林:好像对教师的评价上面你们也特别强调了对信息化的一个权重。

  顾月华:对信息化的一个权重。教研过去是我拍脑袋凭经验,我认为这个是重点,我认为这个是难点,我认为这个是需要重点讲授的。今天我拿数据说话,所以学生的课堂和学习我们都要通过这样的一种伴随式的数学数据的收集,来进行研究,来进行指导。

  邵林:通行证是教育志愿者和咨询师,刚才您也谈到了展望的“十三五”。“十二五”期间苏州教育确实通过很多的改革创新,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展望“十三五”应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想请您谈一谈在未来的五年当中,苏州教育有着怎样的谋篇布局?

  顾月华:应该说我们是一种制度传承,1992年普及义务教育,1994年我们当时在省教委的指导下,特别是1994年苏州市政府的文件,率先推动苏州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命题可以说在苏州这二十多年的历史家喻户晓,成为共识,不管是领导更替,不管是时代变迁,苏州教育现代化是一面旗帜。未来的“十三五”,我们依然高举教育现代化的大旗,来真心实意地实施数字教育。我们为当下的孩子,为他今天和长远的发展来服务,按照曹省长的话,就是提升总体意义上的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能力。你不能说率先实现现代化、高水平现代化,我们不能高大上的脱离实际,教育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让人人享受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让社会各界特别是让我们的家长们有教育现代化的获得感,让我们的孩子人人有一种教育为他提供适切服务和指导的这样一种获得感。

  邵林:是为了每一个,尊重个体发展。

  顾月华:是的,“十三五”应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邵林:那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

  顾月华:是,困难很多,我刚才没有说困难,但是我们苏州的困难太多了。苏州可以说是目前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最需要关注的一个地区,所以最需要帮扶。

  邵林:我觉得外来人口的压力特别大,它现在已经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对于教育的压力和挑战,对于新城市人口的融入和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都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

  顾月华:是的,如果说这方面我也可以来诉诉苦的话,我可以这么说,苏州现在是1300多万的城市人口,已经进入到特大型城市,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98万。

  邵林:是整个南京的人口。

  顾月华:超过本地人口,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2014年9月份的统计数字已经超过86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吸纳率超过77%,所以438677个孩子在我们苏州入学,这些随迁子女享受同城的待遇,这也是苏州的压力。我刚才说“十二五”就兴建了231个学校,“十三五”我们还要再建300所以上的学校,需要土地规划、拆迁、建设还包括编制等方方面面,教育事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资源要素已经到了极限,这需要省里面给予我们一些关切和支持。

  邵林:这也是对顾局长您的一个很重大的挑战。

  顾月华:谢谢。

  邵林:您来了我们有很多的网友在踊跃地提问,看看网友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主持人:好,刚刚顾局也是如数家珍,给我们介绍了苏州方方面面的教育情况。下面我们照例来看两个网友的提问,首先第一个也是您刚刚提到的苏州人口比较多,他说“近期苏州发布了《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关系到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积分入学管理,请问顾局长,苏州面向流动人口实施积分入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顾月华:我们是这样理解,从世界各地来看,积分入学其实是对移民城市有序、有效的管理,积分制的管理也是很多地区比较成功的实践。苏州的积分管理前前后后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不断地去调研研究、公共参与,做了很多很多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到这个月的12月15号,市政府正式面向社会新闻发布,我们出台了一个试行稿。再有一个月就是到1月15号,我们在这一个月内,再一次回应公共的意见,再次修改,有望在1月15号正式出台。积分管理重心在积分入户,那是公安部门做的,积分入学、积分入医,当然还有积分社保的问题。我理解积分入学其实是一个关键,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我们曾经在三年前做过一个全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大数据的调研,调研下来的数据通过北大教育学院进行分析,我吓一跳。因为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来自于随迁子女三胎以上的家庭。所以说对这样一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要去进行更好的公共服务,提升更好的社会治理,必须要采取更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所以积分入学应该说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当然就教育而言,我理解积分入学首先是一个地方性的管理办法,我们要尊重大法,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我们心中最大的法就是义务教育法。积分入学首先要遵行义务教育法,每一个孩子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在苏州,你有享受义务教育神圣的法定的权利,在这个前提下,积分入学解决什么问题?有序入学的问题,公正、公平、公开的问题,不是一窝蜂的我全部给你解决,只是大家排好队,按照积分从高到低的排。而且我们作为行政部门,作为区域,作为地方学校来讲,每一个阶段都不同。比如说我们这个阶段就是公示政策,下一个阶段就是要把正式施行的政策告知每个人,然后征求你的意见,你究竟怎样来提供这些素材参与积分,我们提供多少的学位让你来选择。积分入学在其他很多城市也做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间,一定会更审慎,在依法治教的理念下做。去年石省长在苏州提出“苏州未来走向更现代、更开放的社会治理的模式,必须要推出法治苏州”。法治苏州是未来苏州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苏州教育人依然要以法治教育的理念做这样一种积分管理。

  主持人:苏州作为特大的外来人口城市,积分入学制度也是一个最新的举措,相信它未来肯定也会带有普惠性和均好性,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这样一个举措。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网友的提问,他说“上个月在媒体看到,苏州召开了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启动大会,请问苏州市开展这样一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又会怎样具体实施”?

  顾月华:刚才我说了项目的初衷就是形成了一种共识,系统培养、合力育人,所以家长是什么?家长并不仅仅意味着是你的受教育对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终生学习的一个陪伴者、促进者和榜样,所以我们联手家庭的力量。当然家庭教育有它的私密性,我们在尊重家庭教育的私密性、个体差异性的同时,我们要分类去做。比如说有的家长,他就是学校教育的指导者,我们让他作为志愿者来参与家庭教育的指导;有的家庭,特别是我说的义务教育阶段就有46万多近50万的家庭的孩子是外来随迁子女,我们从新增的劳动人口就业的年限来看,也仅仅是15.8年,所以说是以完成高中段为主体的。这样的家庭他们从做父母开始,并不意味着他就学会了做父母,特别是教育子女的本领,所以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去做。在一年多前,我们联手全国各地的家长,一起研发了家庭教育的课程。我们在2004年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苏州网上家长学校的订阅量超过30万,每天上网的人群超过5万,两千多万的点击量,网上家长学校已经很好地发挥了实施家庭教育的作用。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认为,家庭教育不能碎片化、不能随机性,更重要的是系统化、课程化,所以提出了家庭教育实施的项目。这个家庭教育的课程项目我理解的是,苏州整个城市特别是政府职能向公共教育、家庭延伸,你说政府买单吗?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主体行为,主体行为过去仅仅是限于学校教育,今天延伸到家庭。所以,2016年我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就把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列入到教育唯一的一个实事工程,惠及86万个义务教育家庭,我觉得这个是利好消息。我们也在全市选择了50个项目学校,我们未来要做六大工程,比如说成立十个讲师团,有各种各样的讲师团供家长来选择,我们通过市民终生学习云平台,提供线上的资源,然后提供线下公益的家庭教育活动,苏州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讲师团还有提供一对一的热线咨询电话,我们建立了家庭教育的研究指导中心来研究家庭教育。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研究、关注家庭教育的专家、社会各界的人士都纷纷来关注苏州,来研究苏州家庭教育的课程项目。通过网友提的这个问题,我也期待各位网友能够更多地为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献计献策。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教育部门和家长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家长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教育部门进行咨询。应该说教育是终身的工程,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我们的家长、社会也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顾局来到我们现场,也是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教育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及给我们展望了苏州最新的一些政策和信息。最后我们再次感谢顾局,也感谢邵老师,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本场的访谈,也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教育厅局长系列访谈,本场访谈到这儿就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

(责编:市教育局)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